下飛機後歷經2個半小時的車程,凌晨時分都還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山內,驅車前往下榻飯店,這一次U-CAR編輯團隊來到知名的日本阿蘇火山附近,為的不是美食與溫泉,而是應Top Speed極速超跑集團之邀、與來自臺灣的車手們,參與2014年GT-Asia年度第2回合賽事:日本Autopolis分站。
2014年GT Asia年度第2回合賽事在日本Autopolis賽道舉行,此賽道座落於九州熊本大分縣日田市,鄰近有相當知名的火山阿蘇火山,而由於此賽道座落於山谷當中,因此有著相當優美的環境。
Top Speed再上頒獎臺
剛剛結束韓國站賽事之後,此回由周哲男領軍的Top Speed極速超跑車隊,將戰線轉往位於日本大分縣日田市Kamitsue的Autopolis賽道,這條全長4.6公里的賽道不僅環境優美,且由於建立在山谷中的地理位置,促成高低落差極大特性,部分車手還稱其為縮小版的比利時Spa-Francorchamps賽道,充滿挑戰與刺激。
Autopolis賽道由19個彎道組成、全長共4.6公里,而且還擁有極大的高地落差、落差最大可達50米,對於車手來所挑戰性十足,而且許多彎道為高速連續彎,因此車手入彎節奏掌握相當重要,本次部分參賽車手還表示,這條賽道有點像小型比利時Spa-Francorchamps。
在周六與周日兩回合賽事當中,Top Speed集速超跑車隊旗下車手-周哲男與瑞典籍車手Thomas Fjordbach再次搭檔,駕著88號Ferrari 458 Challenge賽車,挑戰這條充滿挑戰性的賽道,並且最後順利抱回季軍和亞軍獎盃,更在GT Asia業餘組年度積分榜上,維持領先地位,臺灣車手的實力與精神,再一次於國際舞台上讓國際好手看見。賽後周哲男表示:「如同全球其餘高階賽車運動一般,勝負往往不光只是由車手與賽車來決定,團隊默契、戰略、後勤以及車隊面對多變環境的臨場應變能力等,無一不牽動著比賽結果。」
由周哲男領軍的Top Speed極速超跑車隊,經過周六與周日的兩回合賽事,周哲男 (左二) 與瑞典籍車手Thomas Fjordbach (左一) 搭檔,繼韓國站之後再度日本站取得好成績,經過兩輪的激戰之後,分別抱回季軍和亞軍的獎盃。
除此之外,Top Speed陣中包含李勇毅、Craig、張子青與許正璋等好手,都發揮穩定的臨場表現,順利完成兩回合賽事,而在韓國站展現顯著進步的范芳彰,本站雖因變速箱問題遺憾無法參加本站競爭,不過全程仍熱心地關注車隊與賽事進展,對比賽的熱情不言而喻。
雖然前身為Asian Supercar Challenge的GT Asia並不算是國際頂級賽事,不過其規則與規範都是參照FIA GT3等級擬定,因此在賽車場上,聚集了一輛輛破千萬由超跑升級成的帥氣賽車、高亢引擎聲浪、空氣中夾雜著的輪胎橡膠味,或是Top Speed車隊場上拼搏的畫面,同樣能夠激起賽車迷的腎上腺素、巴不得也能夠在場上恣意飆速,但是此回,真正令筆者印象深刻的,並不是賽車場上激鬥畫面,而是每位車手的認真拼戰精神。
儘管Top Speed參加的是業餘組競爭、旗下車手多半也都非職業級車手,不過對比賽的投入依然相當認真與熱情,賽前賽後車隊人員都相當積極的參與討論,而左下圖與周哲男搭檔的Thomas Fjordbach,為陣中最年輕的車手,除了參與GT Asia賽事之外,還將眼光放在Super GT。
其實Top Speed旗下車手多半都非職業級車手,而且多為打拼大半輩子、事業有成的企業家,這些企業家車手們背景不同、參賽動機不同、實力也不同,但相同的是那份無所畏懼的拼戰精神。要知道場上職業組與業餘組同場競賽,一次得面對來自世界各地30多輛賽車時,那高強度競技氛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,尤其是在起跑那一瞬間,所有賽車爭搶第1彎時的刺激,有時就連觀眾都會替車手捏把冷汗,而Top Speed的車手們即便知道沒有職業車手般經驗豐富、勝敗也已不是最大目標,但這些企業家車手,仍展現無所畏懼、全心全意投入比賽的精神。
參與此回合賽事的Top Speed車手,多半為打拼大半輩子、事業有成的企業家,儘管背景不同、參賽動機不同、實力也不同,但相同的是那份無所畏懼的拼戰精神,一次面對來自世界各地30多輛賽車時高強度競爭氛圍,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,儘管沒有職業級車手的經驗,不過他們仍全心投入。
發揮企業家本色,全心全意貫注
即便在FIA GT3規範下的賽事,有著嚴密完整安全規範,不過賽車終究是競技,難免帶有一點風險,那麼事業有成、身價不斐的企業家,為什麼不惜長途來回奔波辛勞,在賽車場上頂著太陽或是冒著大雨參賽? 這背後的精神,才是U-CAR關注的。
雖然這些車手們背後參賽動機都不一樣,但同樣都因為國際化賽事的嚴謹、安全的規範,才吸引企業家車手們參與。重要的是,他們也了解、並呼籲,道路飆車是相當危險且不負責的行為,唯有在賽道上,才是能夠盡情發揮對賽車、汽車或是對速度的渴望與熱情。
由於Autopolis是條擁有多高速連續彎道、且高地起伏落差相當大的賽道,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現滑出賽道的驚險場景,所以說即便Top Speed部分車手將賽車當做一種休閒運動,不過在賽道上還是全力拼搏,而待結束賽事之後,便和大男孩一般,聚在一起興奮地分享交流比賽心得。打拼大半輩子後,享受賽道競技帶來的單純喜悅,對於商場上打滾許久的他們而言,相信是十分珍貴的。
除了國際化賽事對賽車文化培植有善環境,這些企業家車手在對於賽車的投入與熱情,並不輸給年輕小夥子,甚至還應用開創企業的精神在賽道競爭中。猶記得筆者趁著空閒與Top Speed陣中車手陳憲章 (Cliford) 訪談,雖然他本站沒有出賽,但還是願意花時間前來感受賽事熱力、和車隊交流互動,並談到即便是將賽車當做一種休閒運動,不過在賽道上還是全力以赴,更以堅定的眼神鼓勵年輕後輩:「一旦決定,做什麼事都要貫徹全心全意投入!」這樣的人生哲學,他也身體力行,還興奮地分享曾經為了Suzuka賽道僅1個小時的開放時間,特地奔去現場練習、再返回臺灣,先不管現實層面,精神層面上的確值得年輕後輩學習。
超脫生理限制:青木拓磨
除了臺灣車手的拼戰精神,日本知名車手青木拓磨 (Takuma Aoki) 殘而不廢的精神,更是筆者動容。青木拓磨過去曾是GP500與Superbike的車手,他在1993年至1997年間幫Honda車隊駕駛NSR500廠車,參與GP500 World Championship賽事,但是因為1998年的一場意外導致下半身癱瘓,再也無法騎著機車在賽道上奔馳,生活上也都需要輪椅的協助,不過他對賽車的精神並沒有隨著身體也跟著癱瘓,而是更進一步轉戰四輪賽車,本站賽事他也是周末場上的一大焦點,而筆者當然把握這珍貴的機會,與青木拓磨簡短訪談。
本次在賽道上,還見到了日本知名車手青木拓磨 (Takuma Aoki) ,殘而不廢的精神更讓筆者動容,他因為1998年的一場意外導致下半身癱瘓,再也無法騎著機車在賽道上奔馳,生活上也都需要輪椅的協助,不過他對賽車的精神並沒有隨著身體也跟著癱瘓,而是更進一步轉戰四輪賽車,駕著Lamborghini Gallardo LP-560 GT3與好手一起競爭。
儘管在比賽周末需要忙著與技師溝通,但在訪談過程中,青木拓磨接待來自臺灣的我們時,仍十分熱情與親切地向我們介紹所駕駛的Lamborghini Gallardo LP-560 GT3廠車,以及賽車為了他所進行的特殊改裝。想必許多人好奇,下半身癱瘓的他如何要與一般車手同廠競技,其實很簡單,工程師們為他在油門與煞車踏板上加裝連桿,連桿向上延伸至方向盤左方的操縱撥桿,這跟操縱桿向下前壓時就是煞車,逆時針撥動就是油門,至於轉向與升降檔就得只能用一隻手來完成,且升降檔撥片集合在右側,雖然辛苦了些,但如此一來,青木拓磨也能夠和一般車手同場競技。
比較特別的是,因為在賽道競速時身體往往需要抵抗強大的G力,除了肩頸、手臂和賽車桶椅支撐著身體之外,雙腳也是抵抗G力的一大必要因素,為了防止他在比賽中因為雙腳無法抵抗G力而讓身體滑動、帶來誤觸油門煞車踏板的危險,因此他在上車後除了6點式安全帶外,雙腳還需透過類似橡皮筋的輔助套件固定在防滾籠上,如此一來才能將身體牢牢固定在賽車椅上,發揮與其餘車手相當的賽車實力。
嘉年華氛圍,從小到大的賽車文化薰陶
除了場上各車手使出看家本領競爭精神,於場外筆者本次也深受日本賽車文化養成而動容。深為賽車迷的我,在孩童時代就時常幻想著能夠做為賽車手,不過礙於資訊管道不夠豐富,還有國內賽車教育養成環境的匱乏,一晃眼20年就過去了,只能夠偶爾去卡丁車場,宣洩這份熱情。
不過這次在Autopolis賽道中,由於同場也將舉行日本最大賽事:Super GT,因此光是周六排位賽,觀眾席上就以聚集了滿滿的人潮,也由於大會在賽程中間穿插Pit Walk活動,因此也一直見到車庫前觀眾大排長龍的場景,引起我注意的,就是在這些觀眾當中,許多都是跟隨著父母前來的孩童,趁著周末感受賽車運動的魅力。
如同過去接觸國際大型賽事的經驗,具國際規模的大型比賽,主辦單位與各廠商往往都會規劃出相當豐富的活動,例如周邊紀念品商店、小吃攤販、文化攤位等等,當然在Autopolis也是如此,極佳的天氣更是帶來了滿滿的人潮,大啖周邊美食、一起為支持隊伍與車手打氣,合家歡樂的畫面,甚至,還見到為孩童規劃出的卡丁車養成訓練活動,這些在國內沒有的景象,更令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這活動中,父母將從未接觸過卡丁車的孩童,交與細心指導的專業教練,展開對卡丁車的第一次接觸,在教練悉心指導下,興奮的小朋友們一個口號一個動作地認識油門、煞車和方向盤的操作,更讓人感動的是,這些孩童背自己父母也參與其中,並透過一條連結著自己兒女卡丁車的繩索,耐心地看著自己孩子一步步成長。
這樣的畫面,讓筆者感動且羨慕不已,其實日本也與歐美國家相同,將賽車運動視為生活的一部分,賽車文化養成從小就開始。雖然說,臺灣目前幾乎沒有正規的賽車養成教育,但筆者也暗暗期許,將來也能夠為對賽車有熱情、天分的下一代,而努力推動更友善的環境。
當然,來到日本的賽車場,除了一輛輛看了就讓車迷熱血沸騰的賽車之外,不能錯過的就是日本Racing Queen的特殊打扮,同樣也是場外一大焦點,現在就讓車迷們感受賽車女郎的熱力四射。
感謝U-CAR報導